現(xiàn)在的人們都知道,孩子的錢最好掙,雖然還沒沒有任何的收入,但孩子的“錢袋”卻很大。
現(xiàn)在獨生子女家長成明顯的上升局面,所以家長們從孩子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十分的重視,所以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必然的結(jié)果,所以這也就直接的觸動了兒童用品的消費。
消費心理學認為,兒童在四五歲時,他們的消費行為開始了。父母在兒童生活里已具有最重要的影響力。父母教育兒童如何滿足出自本能的和心理上的需要,成為兒童最初級需要的滿足者。兒童還在襁褓里時,父母就抱著他們到商店里去購物。父母主動使兒童們學會用錢,讓兒童自己把錢交給商店店員,把硬幣投入自動售貨機。父母們鼓勵兒童去附近商店獨自購物……
兒童有無數(shù)的觀察機會。兒童隨父母去超級市場購物,兒童坐在購物車上,看著他們的父母專心地挑選著生菜、面包和火腿之類的食品。兒童接受這種消費訓練時,可能不知道父母為什么要這樣,但是幾年以后他們也會照著去做。
除了市場,家庭環(huán)境也是訓練兒童消費行為的另一種場合。在家庭環(huán)境中兒童有機會通過觀察父母的消費實踐,學到有效的或無效的消費行為。在家里,父母會與孩子們談論家用消費品,尤其是兒童消費品。這種討論使孩子們逐漸懂得將來他們自己挑選商品的標準,例如怎樣選玩具、點心和衣服。孩子們和父母談論電視廣告又能使孩子們了解廣告的真實性和目的。孩子們也有機會看父母如何使用商品以及聽他們對商品的評論。
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的話,會發(fā)現(xiàn)家長們并不關心孩子們買了什么樣的物品,價格怎么樣,能為家長省去多少錢或者要消費掉多少錢,只是在關注孩子的消費行為,家長們在一定程度上鼓勵的孩子的成功消費,所以這也是他們長大后適應社會的重要方面。